工业的发展依托每一个工业企业,对于创造财税、提供就业岗位、对GDP的影响而言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则是中坚力量,它们的“发挥”好坏能很大程度上带动着当地的工业走势。
按照目前的划分标准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主营业务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法人企业。

对于山东省而言,2017年—2021年这5年是形势多变的时间段,不仅有着2017、2021这两段相对平稳的年份,还有2018、2019年的新旧动能转换以及第四次经济普查的“核减”,更是和其他省份一起经历了困难的2020年。
这形式多变的5年,造成了省内各市工业都出现了明显的“变动”。

在山东省内,临沂、济宁、菏泽是省内经济体量的“中间”力量,也是鲁南经济圈4大成员中的3位。在工业层面上,济宁是省内的老牌工业城市之一,起步较早、基础深厚;临沂和菏泽设立地级市的时间较晚,虽然一开始的基础较弱,但也已经发展出自己多元化的优势产业。
以3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、营收、利润总额3大经济指标为例,按照2017—2021年的时间轴来比较,会发现3市近5年时间内的“巅峰期”基本都在2017年,2018年相对小幅度下降,而2019年则同比出现大幅度下跌,此后在2020年、2021年逐渐恢复增长。
这不仅是3市变化趋势,也是全省普遍的变化趋势。

?临沂
临沂虽然没有千亿规模的工业与龙头企业,但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上一直位于省内第一梯队,所谓量变产生质变,规上企业的产生离不开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。
与省内绝大多数城市一样2017年是临沂的规上工业在近5年的高光时刻。4386家的规上企业数量在当年力压青岛位列省内首位;规上工业营收高达11208.51亿元,位列省内第一方阵;
2018年、2019年是第四次经济普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开始年,特别是2019年,临沂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降至3000家以下、营收降至不足5000亿元,仅为2017年的42%;利润总额更是跌至162.33亿元,为5年中最低。

结合3大指标的变动情况,临沂是3市里规上工业变动最大的地区,不仅经历了营收的“腰斩”,且2021年的利润总额仅为2017年的3成。
济宁
济宁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在3市中最多,但中间力量稍显不足使得规上企业数量相对不占优势。
在四普、新旧动能转换的2018、2019年,虽然济宁的规上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减少,但变动幅度相比临沂、菏泽较稳定,一直保持在2000余家。在营收方面,济宁也没能逃过2018年的分水岭,与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在2019年大跌。
不过相比2017年的巅峰期,济宁的规上利润总额的降幅相对并不大,并在2019年、2020年拿下3市的“规上工业利润王”。

?菏泽
菏泽在2017、2018年均保持3400家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,位居省内第一梯队。
在营收、利润总额上,处在“巅峰期”的2017年分别完成8045.17亿元、620.65亿元;其中620.65亿元的利润总额力压临沂,位列当年的3市之首,而此后2018-2021年,菏泽一直未能达到该年的水准。
2018年、2019年同样也是菏泽出现下跌的年份,其中营收和利润的“腰斩”是在2018年,而2019年出现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“腰斩”。
截至2021年末,菏泽的规上工业营收、利润均相比2018、2019、2020年实现提升,也是3市中唯一营收和利润上均实现2019-2021年3连增的城市。

注:
1、营收≠产值;
2、GDP计算的是增加值,并非营收或产值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tsq.com/51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