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威是谁?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。
这个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名字,但他做的一些事我们或许有点印象。
2018年春节前,他给集团旗下公司员工发近6亿年终奖。
在当年引起一阵轰动,引得网上众多网友感叹“别人家的老板。
他旗下的企业一直保持以‘现金墙’的方式发放年终奖,让众多网友羡慕不已。
刚过去的2021年,他旗下其中一个企业又发年终奖3个亿。
2020年武汉疫情,他低调捐款2亿。
2021年郑州洪灾,他再捐2亿,超过腾讯、阿里,引起网友关注。
当众多网友希望用“野性消费”来支持他公司发展的时候,却发现公司的产品都消费不起。
就这个做慈善都是以亿为单位的人,从小吃过百家饭,童年跟父母收废品为生,完全的白手起家。
18岁创业,30岁拼下13亿身家,目前拥有5家上市公司,身价510亿。
他被商圈人称为“70后商业奇才“,自己却自称“工人的儿子”。

他经历了什么?是如何白手起家,做到如今坐拥5家上市公司,身家几百亿?
01、在废品中长大
‘苦难是一种修行,逆境是一种沉淀’,这句话形容方威再合适不过。
1973年,方威出生在沈阳远郊农村家庭,出生后有一段时间家里条件非常贫困。
他的父母为了养家,每天外出收破烂为生,天天早出晚归,不能时刻陪在方威兄妹身边。
村里人都知道方威父母每天在外奔波,有时家里孩子没有人照顾,所以那家做好吃的都会给方威兄妹们送一点。
幼年时的经历,让方威对家乡四邻充满了感激之情,后来他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自己家乡亲人。
方威小学毕业后,父母无力再供他读书,他年纪虽小,却也理解父母的难处,就辍学开始跟着父亲四处收破烂。

随着年龄增长,方威不甘心一直跟着父亲收破烂,就决定外出闯荡一番。
离开父母的庇护,初入社会,他和很多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样,尝遍了人间冷暖,端盘子、服务生、小保安等,他都做过。
正是他这段在社会底层奋斗的经历,让他非常理解普通打工者的不易。
所以成功之后,方威对待自己的员工就像亲人,他给自己的企业员工提供的福利,超出国内众多企业。
他公司高管薪资曾多次位列国内上市公司(近4000家)薪酬首位。
1994年,年仅21岁的方威,还曾短暂入职过正在事业发展初期的万达集团。
随后因为方威发现新的机遇,便辞职离开万达集团,开始自立门户。
上世纪90年代,我国私营经济大发展,到90年代中期,许多私营企业开始出现。
方威凭借多年的社会阅历,敏锐地发现了新的商机,他发现当时国内市场螺母比较紧俏。

他就回去和父亲商量办一个生产螺母的加工厂,父亲非常认可他的想法。
父子两人想法虽好,但是去哪里弄购买设备的钱呢?
多年来,虽然方威自己攒了点积蓄,但是远远不够,父亲就把自己多年攒的钱也拿了出来。
两人又一起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借了一些,很不容易才建一个生产螺母的小作坊。
小作坊开起来之后,这是方威成功路上的起点,但仅仅只是一个起点,让他的身份从一个打工人变成了一个创业者。
这次创业会成功吗?
02、曲折的创业道路
作坊开起来之后,父亲负责对内主抓生产,方威负责对外销售和收账,多年经营下来,收入略有盈余,但赚得不多。
主要原因在于,当时赊账欠款现象非常普遍,一不小心就会产生坏账,这就造成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辛苦付出都白费了。
常言道‘福兮祸之所倚,祸兮福之所伏’,方威父子的第一桶金也是从欠款单位中得来的。
当年和方威家办的螺母厂有长期合作往来的钢铁厂,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购买螺母货款。
钢铁厂就把名下铁矿抵押给了方威父子,因为当时铁价非常低,方威父子非常苦恼,一度认为这次又亏大了。
谁知几年以后,铁价开始猛涨,方威父子凭借这个抵押而来的铁矿,赚得盆满钵满。

此时方威才算挖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有资金之后,方威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事业的下一站。
螺母厂虽好,是他和父亲一起创办的,但是在他心里,那是属于父亲的公司。
方威要的是,自己独立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。
正是因为方威一直有独自创业的‘野心’,所以他才抓住了不久后稍纵即逝的机会。
进入2000年之后,我国私营经济变得更加活跃,这就不可避免地挤压了部分国营企业的生存空间。
一些不能适应市场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,其中辽宁抚顺有一家炭素厂就难以为继,面临破产风险。

长期在外跑业务的方威得知消息之后,立马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他想收购这家国营企业,他渴望把握这次机会。
为了不错过这次机会,他再次找到父亲商议,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的想法。
但是这次,父亲却明确拒绝了他,理由很简单:实力不允许。
被父亲拒绝后,方威会怎么办?他会放弃吗?
03、成功路上的转折点
方威的想法遭到父亲拒绝后,他没有气馁,他认定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他首先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资金,接着开始四处向亲戚朋友借款,但资金还是远远不够。
持反对意见的父亲看儿子这么坚持,也拿出了资金支持儿子的事业,但资金依旧不够。
那段时间,方威为了筹款想尽了所有办法,方威切身体验到了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无奈’。
经过四处奔波,方威终于凑齐了收购所需款项。

他马上要迎来自己成功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了。
即将收购前夕,他想起了幼年时期一直善待自己的家乡父老,他决定回家乡一趟,给家乡父老带去红利。
回到家乡后,他把村里众人召集在一起,简单讲明了来意。
他告诉大家,按照自愿原则,可以以现金方式入股自己即将收购的公司。
当时,虽然多数村民不知道入股分红的意思,但他们相信方威的为人,于是你100,我50的积极入股。
直到今天,还有少部分村民持有方威总公司的股份,每年享受巨额的红利分红。
这就是方威,一个极具感恩之心的企业家。
2002年,29岁的方威完成了对抚顺炭素工厂的收购,成立了方大集团。
一个‘商界奇才’正在冉冉升起,他即将迎来自己事业的疯狂扩张期。
收购抚顺炭素之后,他把企业改名‘方大炭素’。
紧接着他一刻不敢松懈,开始对企业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他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,多劳多得,不劳不得,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。

为了拓展销售渠道,他亲自跑市场,积极寻找合作伙伴,和全国多地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。
企业内部员工有干劲,外部订单不断,这样想不赚钱都难,经过方威的一番运作。
方大炭素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始扭亏为盈,这也为方威的下一步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2003年-2005年是方威事业扩展兼并的重要时期,他连续兼并收购碳素、钢铁、新能源等企业。
到2005年,方威旗下的方大集团,资产价值近14亿,每年净利润在3000万以上。
2006年,方大集团旗下企业方大炭素成功登陆A股市场。
随后方大集团旗下公司相继迈出了上市步伐,方大特钢、东北制药、中兴商业相继上市。
近几年,当大家都以为方威已经满足现状,放弃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。
2021年底,方大集团宣布以420亿收购海航集团,正式布局航运行业。

这一次方威再次赌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,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众人他还在不断进取。
在12月8号发布会现场,方威讲到了对海航未来的中长期规划。
方威计划:‘三五年后机队规模达到1000架,三十年后打造安全服务利润世界第一的航空公司’。

对于方威这次的新计划,有人赞赏,认为他有责任,有担当,有雄心,未来可期。
有人质疑,认为疫情发生的当下,航运未来几年很难有大的发展。
时间会评判到底谁对谁错,我们只需拭目以待。
方威能够取得如此成就,除去个人努力和机遇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到。
04、成功之道
方威早年长期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,他深知作为员工的不易,也知道用那种方式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
所以他从创业开始,就一直非常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。
方威从起步阶段收购抚顺炭素工厂开始,方威就一直使用年终奖‘现金墙’模式,做到真正让利给员工。

随后多年方大集团内部年终奖金额逐年递增,2018年当年,方威给自己的员工发年终奖近6亿。
随后方大集团每年基本一直延续这个金额,只多不少。
2021年底在刚完成对海航收购,方威立马豪掷3亿,给海航全体员工发放年终奖。

某种意义上来说,正是方威这种体恤员工的行为,换来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。
企业内部上下一心,自然就能够扭亏为盈,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。
方威不仅对自己的员工大方,做起慈善也毫不含糊。
创业早期资金尚不充足的情况下,他就开始为兰州大学捐款,成立科研实验室,助力大学科研事业。
每逢国内遭遇天灾,他都会低调的捐款捐物。
因为他过于低调,之前做慈善一直不为人知。
比如,他在2020年为武汉捐款2亿元。
直到2021年,他为河南洪灾再次捐款2亿,捐款金额超过腾讯、阿里等名企。
他名下企业方大集团才被众多网友发现,这时大家才发现,一直专心做慈善的方大集团连个像样的官网都没有。
当大家想用‘野性消费’来回报一波这个企业的时候,却发现他旗下企业都是特钢、新能源。
众网友只能无奈感叹:‘消费不起’。
如今方大集团旗下新加入了海航,相信以后‘回报有门’了。

从一个收破烂的少年,到如今身家几百亿,方威无愧‘商业奇才’的称号。
‘一个人的格局决定这个人的财富’,方威的成功和自己的人生格局有必然的关系。
如果没有当初他对亏损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,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。
方威就不可能实现后面的飞跃式发展,他的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。
都说时势造英雄,方威也顺应了时势成就了自己。
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,他懂得感恩家乡父老,善待自己的员工兄弟,积极回馈社会,他值得我们尊重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ntsq.com/5759.html